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4
0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805/20134173EkNJrgRGXx.png

IT工作場合,就像中醫一樣,有各自的學派,若自己有一門技術或者較專業的領域,往往眼裡偶爾會容不下他人意見,而會把它當異見 。

有這麼一次,我被分到某個功能的程式開發工作,耗費了一點時間,像是擠牙膏般地將它完成後,簽入了版本控制系統(TFS)。那當下,我的耳朵就像開啟了雷達模式,自然而然地豎了起來,準備細細聆聽周遭、包括那些資深工程師們對我程式碼的討論內容 。空氣中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氣息,我知道,那是檢視與評論的開端。

我聽見有位工程師,就暫且稱他SI吧!他對著螢幕不斷搖頭,嘴裡唸著:「怎麼會有人程式這樣寫?」 我心裡有數,他們討論的內容,就與我剛提交的開發需求雷同。然而奇怪的是,我始終沒聽到他們提起我的名字! 就這樣,忍了約莫五分鐘,我終於按捺不住好奇心,起身趨前,探頭一看,果不其然,討論的畫面正是我的程式碼。我沒有任何遲疑,直接開口問道:「我哪邊有調整或改善空間的地方呢?」

經驗告訴我,如果對方真的只是想批評你、數落你,那當下他們多半會像鳥獸散般,立刻避開。但若一個團隊真是在討論正經事,且你語氣和悅地提出疑問,想必對方也會開門見山,直接給予建議,而非一味指責。那一次,他們確實開誠布公,點出了一些我沒注意到的環節。

後來,我離開了那間公司,換到了新的工作環境。然而,我對SI的敬佩卻絲毫沒有減少,反而日益加深。他對程式開發工作有著一股不容置疑的熱愛,那是連下班時間都用來自學各式前端語言技術的狂熱。正因如此,他的獨立開發能力極強。但最令我折服的,是他討論事情時,真正能做到「對事不對人」。面對這樣的人,只要你能虛心受教,那麼所獲得的收穫,往往超出你的想像。

然而,「批評不等於否定」,這道理說來簡單,卻是道極難跨越的心理門檻。畢竟,人終究是視覺動物,容易受旁人影響。一旦心中有了刻板印象,或曾因某個言論感到不悅,甚至被激怒,便會從此對對方產生排斥,甚至厭惡對方的一言一行 。到了那個地步,你還怎麼可能願意吸取對方給予的任何建議或評論呢?這就像一堵無形的高牆,阻隔了學習與進步的可能性。

「江海納百川」,這從小聽到大的寓言故事,描繪了一種廣闊包容的理想境界。然而,在現實生活中,又有幾人、幾處,能真正實踐它呢?最終,你還是得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,尋找那麼一點喘息的空間。


上一篇
寶傑,你怎麼看?
下一篇
在單調裡累積,為明天的自由飛翔做準備
系列文
鍵盤上的詩意:一位文組IT人的理性與感性3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